2419鴨族論壇第二次會議記錄

時間:2/27/1998(五) pm7:00到9:30

主持人:張金鶚老師

地點:大勇樓2419R

記錄:曹葦如

出席:張金鶚、林秋瑾、林雲鵬、楊宗憲、花敬群、彭建文、周美伶、江玉盈、黃瓅緯、黃景升、施旻孝、高明志、紀心怡、陳冠華、曹葦如

會議記錄:(按發言順序)

張金鶚:今天的論壇希望花大約半小時的時間來和大家聊一聊「從碩士論文到博士論文經驗談學術研究之心得」,一部份是我從國外求學時的經驗之談,希望大家踴躍發言。晚上這個論壇是大家的時間,大家不要吝於發言,儘量大鳴大放,期能在大家的討論下有所收穫。今天有兩位新的成員加入,一位是曾與我們一起做捷運案台大城鄉所學生林雲鵬,另外一位則是我們已畢業的學長楊宗憲,歡迎他們加入論壇的討論。

張金鶚:現在我來為「從碩士論文到博士論文經驗談學術研究之心得」做一個引言。我在指導學生寫作論文的這幾年期間,學生常反應寫論文的時候會感到力不從心:到底論文要怎麼寫?或者碩士、博士論文的分野在何處?這是每個學生很困惑且常提起的問題。我今天要從追求學術的方法談起。學術界講的是求真、講理,求真是儘量求到真理,講理是講求邏輯推理,有一句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追求真理,不僅是一種目標,更是一種不妥協的態度。學術較之政治,是可以比較執著、不妥協的,追求學術的這種求真講理精神,可以落實到是一種生活態度。

至於碩博士論文的定位及應要求到什麼樣的內容,以下我分為碩士論文及博士論文兩方面來說明:
一、碩士論文的定位及要求﹕主要是要求學生要有獨立研究的能力,什麼叫做「獨立研究」的能力?所謂「獨立研究」的能力(independent research ability)我歸納幾個重點,第一,具有發掘研究問題,界定問題的能力,發掘問題要找對問題的key或根源。通常一件事情的發生,不若其表像來得那麼單純,在發現問題之後,往往又發現其他的問題或更深入細節的問題,種種問題糾結在一起,而迷失在問題的陷阱中無法自拔。研究問題之前,不僅要找到問題在那裡,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問題的key,即問題的根源,這樣才知道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第二是相關文獻與資料的收集,研究工作必須建立在過去研究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的收集相關資料,找尋證據。研究工作最怕「無米之炊」,相關文獻與資料收集是研究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關鍵,第三是研究方法的建立,找到key及相關資料之後,要用什麼方法去approach,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會得到不同面像的答案,而且如何選擇適當的研究方法去解答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第四為邏輯推導的能力,很多學生在寫論文的時候常呈現跳躍式的思考方式,前一句與後一句、或者是前一段與後一段甚且是大標題與內容不相連貫,呈現的文字與所想要表達的意思有一段落差在,目前的教育中對於邏輯推導的課程也比較欠缺。我以前在建築系做設計時,不斷的要問自己為什麼這樣做,邏輯推導這方面的訓練就覺得很有幫助。第五是論文的寫作格式,這方面有很多學術界已建立的格式,在寫的過程一定要參考一定的格式,畢竟論文是一種正式文章。最後一點是研究的結論,結論是一篇論文的最重要的部份,可以看出作者對這個問題的洞察力是怎樣的。上次在省住都局開會的時候,拿到厚厚的四本報告書,急忙看到結論的地方,結果只有薄薄的兩頁,且其結論,也很難說服人家,很難讓人家接受你的想法。
二、碩、博士論文之間的差別
博士論文除了需具備獨立研究的能力之外,第一要有自己的領域(domain),博士班的學生不論在理論與實務上、或其他文章中投稿、或在各種論文學術上發表自己寫的東西,都要有自己的一個專長,也就是學識要專精,不能像打散彈槍一樣,這樣很難形成自己的一個專長領域。第二是要有自己開拓的疆土(frontier),這包括過去他人錯誤疆土的推翻,與新的疆土的擴展建立,也就是你自己要有新的東西,或者是別人的東西提出一些自己新的想法,如此才能將屬於你的小旗子插起來,宣告他人你拓展了一片土地。第三是要將貢獻(contribution)發表,在正式嚴謹的學術期刊上能發表出來,不僅表示人家承認你的文章,也表示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以被流傳下來,讓後世的人參考,這就算你的論文有貢獻了。以上說的這幾點,基本上含有一種創新的理念,要有創新的想法,才能夠自己去開拓領域、拓展疆土並對別人有所貢獻。
再來想要談的是這幾年帶學生的一些經驗,第一個想法是很多學生不會挑戰權威,文章上說的就對。研究生應試著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對文章要有所思考,不要僅有同意別人的想法,引用他人文章若連想法、語氣都依樣剪裁的話,寫出來的文章就不是自己思考出來的,寫起來也就沒有趣味了。第二個是研究生不僅要多想、思考問題,試著把所想的有系統的架構並說出來,最重要的是要試著寫出來,真正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在寫的當初,在文字的佈局與組合上不必這麼的精確,如此才不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最重要的一點,我剛剛一開始時就提到,如何在求真講理的過程中,訓練自己有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能力是要真的花一番工夫才可以達成的。

花敬群:當只有一個idea時,要如何掌握其key point,才能凝聚形成問題?

張金鶚:可以先自問「我現在在作什麼?」「最根本最主要的到底是什麼?」,透過這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瞭解問題的關鍵所在,是關鍵就會形成問題,經驗的累積對凝聚形成問題有極大的幫助,但這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有這種歷練,方法和態度也是很重要的。

林秋瑾:老師剛剛提到的「洞察力」我認為非常重要,問題到底如何形成,會因為所學的背景不同,切入點不同,所看到的問題面像也會不同,就找論文題目來說,可以先從周遭感興趣的事務著手,試著找出相關的問題,再循序找尋有關資料;指導教授關係很大,教授對你的幫助不一定是和論文有關的,可能在其他領域或範圍上對你都很有幫助;在美國求學的這段期間,也讓我體會到英文在國外還是一個求學的重要工具。

張金鶚:談到找指導教授,我在美國時他們說找指導教授就如同「get married」,要「be careful」,要找對人,還要找與自己相投的人來當指導教授。

楊宗憲:雖然碩士兩年的求學生涯不算長,但在張老師與林老師的指導下獲得很多,從與老師們不斷的討論過程與自己寫的過程中拓展更寬廣的視野,真的獲益匪淺。

張金鶚:常找老師會對學生幫助很大,在問的過程中,學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也不一定要問自己的老師,不要有門戶之見,這樣才可藉機拓展視野。

林秋瑾:討論時有白紙黑字這樣比較好,一方面可主控討論的進度,瞭解現在進行的情況並想清楚未來想作哪些東西。在美國有很多教授忙得不的了,一定要先有寫下來的東西才跟你進一步談。

江玉盈:有時候現在看這個現象,好像有點兒值得研究,但是又不知道從那裡開始?或者是我研究了之後有什麼價值?

張金鶚:「可能是問題」的想法,就是著把他寫出來,若寫不清楚就找資料釐清,進一步說服自己,或者找人聊一聊,也可以聊清楚可能的問題是什麼。

楊宗憲:可在有一些idea時,跟老師討論,可幫助自己釐清題目,另外自己也要認真作,不要把整個過程當job,要enjoy it。

林雲鵬:問題發現之後常會因發現其他問題或更深入的問題而發散,應如何收斂?

張金鶚:要想一想這個問題的「key point」、「 key question」在那裡,畢竟每個人擁有的體力與時間有限,可先問自己三個問題的優先順序。

林秋瑾:問題的研究方式,有所謂的「top-down」(先廣後focus)、「button-up」(先focus後廣),就學生在作碩士論文言,不知道哪一種會是比較適合?

花敬群:應是button-up會比較適當一些,以免無法收斂,當問題愈來愈多時,應界定到多麼detail的東西,因為研究領域是無限的,這還牽涉到個人的用功程度。到如何detail,可與老師商討修改。

張金鶚:到多detail,到多深,到那一點?thats a good point!這是無止盡的問題,如何要有自己的想法,非只是一個copier,recorder,每一段每句試圖要表達什麼,前後段應有邏輯來串連。

彭建文:個人比較喜歡由上往下,這樣才可以先知到自己在哪一個位置,對於此問題可用哪幾個方面來看,然後才衡量自己所能,鑽研下去。

花敬群:這樣可能會比較花時間,成果不知道何時才會出來,而且觸角一旦展開,很難再收回來,button-up方式會比較有效率些。

張金鶚:顯然兩者應可並進,人並非完全的理性,如果和生活經驗背景相關,較可深入,可以更深刻地體會。

黃瓅緯:發現問題是否能找出答案?

張金鶚:無解也是一種解,重要的是在過程中的邏輯思考訓練。

黃瓅偉:如何辨明一個好的文章?

張金鶚:從文章中邏輯的推導,各項證據,所具備的格式及相關參考文獻等可看出作者對於這篇文章的態度是否嚴謹。

林秋瑾:今天要講的方法論,最近學術界發展的新方法很多,想先聽聽看大家的意見。

高明志:就我所知道的方法,有學過的統計上的迴歸分析、線性規劃,與還沒學過的非線性歸劃,有時也不知到那一種會比較好。

張金鶚:那要看採用方法的目的何?不只是照著範本按部就班依樣畫葫蘆,每一種方法都有其適用的地方和weakness,結論到底有多少的信賴程度?應視不同現象與所希望觀察的角度去找適合的方法去fit。

紀心怡:他所有開一門課「財務工程學」,我想知道多加一個「工程學」,在研究方法上有什麼不同?

彭建文:在「房地產思潮」中的附錄篇有提到有關的問題,「工程學」主要在應用知識,促進人類的進步,與科學創造知識的本質不同的,「財務工程學」這門課按此裡可知識將「財務」當成是一種分析的工具。

陳冠華:上學期去經濟所修了一些課,感觸很多,在解釋經濟理論的時候,他們常很快就可以想到以數裡的經濟模型來推導,此與我們有很大的差異,我們地政系所用的方法到底與經濟系所的有什麼不同?

張金鶚:能接觸到不同領域使用不同方法研究學問,是一種對思考的刺激,我常鼓勵同學修外系所的課,理由之一也正是如此。

林秋瑾:知道有這種解釋工具運用了之後,應該如何解釋,應該解釋到什麼程度多深?也是需要考慮的。我舉一個例子,上次在香港發表一篇論文中,我用了一個在房地產領域算是很新的方法去分析,評論的教授是學經濟方面的,評論認為我用的方法太舊。不同領域間使用研究方法確會有差異的地方。

彭建文:我覺得在採用研究方法時,掌握到問題大架構是一個前提。這可以自比為一名廚師,目的是炒好菜,在決定炒菜前先要瞭解各個菜料的本質,不論是煎、煮、炒、炸都是一種料理方法,方法太過華麗反而會喧賓奪主。我聽過一則有趣的故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某一座深山裡有一位師父教徒弟如何用恐龍刀去殺恐龍,時光任苒,經過多年終於學成,下山準備一展身手,結果失望而返,原因是山下根本沒有恐龍可砍,師父安慰著徒弟,可以到另一做深山中去教新的徒弟如何砍恐龍。學的研究方法要與實際需要的互相配合。

林秋瑾:我現在簡單介紹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一般我們所取得的資料類型有屬於穩定性的(如圖一)與非穩定性的(如圖二),且非穩定性又可細分為下列兩種(如圖三、四),非穩定性的時間數列中,從針對投資報酬所表現風險的變異性變化這方面的興趣,而推展為ARCH(p)、GARCH(p,q)又平均報酬變化又推展為ARCH(p)-M、GARCH(p,q)-M;非穩定性的則發展有ARIMA(p),詳細大家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再找時間討論。

張金鶚:在此還是要鼓勵同學們,求知識學問千萬不要害怕不懂研究方法而裹足不前,求知識的實驗場就是整個社會,希望大家勇往直前,開創一片天地,今天本來準備三則時事想和大家分享,現在時間也到了,只好下次有機會再說,今天的論壇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博、碩士論文的一些看法

張金鶚

我在指導學生寫作論文的這幾年期間,學生常反應寫論文的時候會感到力不從心:到底論文要怎麼寫?或者碩士、博士論文的分野在何處?這是每個學生很困惑且常提起的問題。我今天要從追求學術的方法談起。學術界講的是求真、講理,求真是儘量求到真理,講理是講求邏輯推理,有一句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追求真理,不僅是一種目標,更是一種不妥協的態度。學術較之政治,是可以比較執著、不妥協的,追求學術的這種求真講理精神,可以落實到是一種生活態度。

至於碩博士論文的定位及應要求到什麼樣的內容,以下我分為碩士論文及博士論文兩方面來說明:

一、碩士論文的定位及要求

主要是要求學生要有獨立研究的能力,什麼叫做「獨立研究」的能力?所謂「獨立研究」的能力(independent research ability)我歸納幾個重點,第一,具有發掘研究問題,界定問題的能力,發掘問題要找對問題的key或根源。通常一件事情的發生,不若其表像來得那麼單純,在發現問題之後,往往又發現其他的問題或更深入細節的問題,種種問題糾結在一起,而迷失在問題的陷阱中無法自拔。研究問題之前,不僅要找到問題在那裡,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問題的key,即問題的根源,這樣才知道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第二是相關文獻與資料的收集,研究工作必須建立在過去研究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的收集相關資料,找尋證據。研究工作最怕「無米之炊」,相關文獻與資料收集是研究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關鍵,第三是研究方法的建立,找到key及相關資料之後,要用什麼方法去approach,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會得到不同面像的答案,而且如何選擇適當的研究方法去解答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第四為邏輯推導的能力,很多學生在寫論文的時候常呈現跳躍式的思考方式,前一句與後一句、或者是前一段與後一段甚且是大標題與內容不相連貫,呈現的文字與所想要表達的意思有一段落差在,目前的教育中對於邏輯推導的課程也比較欠缺。我以前在建築系做設計時,不斷的要問自己為什麼這樣做,邏輯推導這方面的訓練就覺得很有幫助。第五是論文的寫作格式,這方面有很多學術界已建立的格式,在寫的過程一定要參考一定的格式,畢竟論文是一種正式文章。最後一點是研究的結論,結論是一篇論文的最重要的部份,可以看出作者對這個問題的洞察力是怎樣的。上次在省住都局開會的時候,拿到厚厚的四本報告書,急忙看到結論的地方,結果只有薄薄的兩頁,且其結論,也很難說服人家,很難讓人家接受你的想法。

二、碩、博士論文之間的差別
博士論文除了需具備獨立研究的能力之外,第一要有自己的領域(domain),博士班的學生不論在理論與實務上、或其他文章中投稿、或在各種論文學術上發表自己寫的東西,都要有自己的一個專長,也就是學識要專精,不能像打散彈槍一樣,這樣很難形成自己的一個專長領域。第二是要有自己開拓的疆土(frontier),這包括過去他人錯誤疆土的推翻,與新的疆土的擴展建立,也就是你自己要有新的東西,或者是別人的東西提出一些自己新的想法,如此才能將屬於你的小旗子插起來,宣告他人你拓展了一片土地。第三是要將貢獻(contribution)發表,在正式嚴謹的學術期刊上能發表出來,不僅表示人家承認你的文章,也表示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以被流傳下來,讓後世的人參考,這就算你的論文有貢獻了。以上說的這幾點,基本上含有一種創新的理念,要有創新的想法,才能夠自己去開拓領域、拓展疆土並對別人有所貢獻。
再來想要談的是這幾年帶學生的一些經驗,第一個想法是很多學生不會挑戰權威,文章上說的就對。研究生應試著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對文章要有所思考,不要僅有同意別人的想法,引用他人文章若連想法、語氣都依樣剪裁的話,寫出來的文章就不是自己思考出來的,寫起來也就沒有趣味了。第二個是研究生不僅要多想、思考問題,試著把所想的有系統的架構並說出來,最重要的是要試著寫出來,真正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在寫的當初,在文字的佈局與組合上不必這麼的精確,如此才不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最重要的一點,我剛剛一開始時就提到,如何在求真講理的過程中,訓練自己有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能力是要真的花一番工夫才可以達成的。

 

回到鴨族論壇

回到首頁